慢性肾脏病的恶化受多种因素影响,目前,医学界普遍认为以下四个因素尤为关键。对这些因素的有效控制,是防止肾病恶化至尿毒症的核心策略。
因素一:钠的摄入
钠,能够增加肾小球内压和尿蛋白,是食物中(尤其是食盐)对肾脏最具破坏性的成分。过量的钠摄入(这在大多数人群中都很常见)可引发系统性高血压,进而提升肾小球内压。
因此,肾病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钠的摄入,并监测24小时尿钠水平以评估肾脏状况。
因素二:血压管理
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肾性高血压,均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,并加剧肾小球的三高状态(高灌注、高压力、高滤过)。高血压不仅推动肾病的渐进性恶化,还可能触发急性肾衰竭,使血肌酐水平迅速上升。
因此,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首选普利/沙坦类药物进行降压治疗。若单一药物疗效不佳,可考虑联合使用地平类药物,甚至加用利尿剂。对于合并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的患者,可考虑使用洛尔类药物。治疗目标是将血压降至肾病推荐的标准范围内。
因素三:炎症的控制
多数慢性肾脏病均可视为肾炎,即肾脏发生炎症,进而损害肾功能。
这种炎症与常见的感冒、伤口发炎不同,它是由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无菌性免疫炎症,可由多种先天和后天因素触发。为了减轻炎症,中西医联合用药可达最佳治疗效果。
因素四:纤维化的预防
各种脏器的疾病,无论其病因如何,最终都可能导致纤维化,即肾脏的固有细胞被纤维细胞所取代。这些多余的纤维细胞不仅无用,还会促进自身增殖,加速纤维化进程。
这就像是肾脏的一个“自毁开关”,一旦启动,即使消除了尿蛋白、免疫复合物、多余的血糖血脂等伤肾物质,肾脏仍会继续受损。这也是晚期肾病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目前,抗纤维化的药物选择有限,且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。因此,对于肾病患者来说,早期预防纤维化至关重要。
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,尽管可能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药物,但仅有三类药物具有抗纤维化作用:普利/沙坦类药物、列净类药物以及某些中药如川芎、丹参、商陆等。
因此,抗纤维化治疗也是肾病管理的重点之一。
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,管理好以上4个因素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尿毒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