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肌酐虽然是评估肾脏功能的常用指标,但它有两个特点,一个是动态的。血肌酐受年龄、性别、肌肉量、饮食等因素影响,它只能反应当下的肾脏功能,并不具备像糖化血红蛋白反应3个月血糖状况的功能。也就是说,它的正常只能以“次”来计算,不能按月按年。
另一个特点更致命——滞后性。注意!只有当肾小球损伤达到一半以上时,血肌酐才会出现异常。也就是说,等到血肌酐指标异常,肾小球的受损程度已经相当惨烈了。
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,对于早期肾损伤,临床上常用肾小球滤过率(eGFR)这一指标来指示。它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反应出肾脏每分钟过滤效能,对于早期发现肾脏受损情况的评估,灵敏度更高。
eGFR ≥90 mL/min/1.73m:肾功能基本正常。
eGFR 60-89:轻度下降,需警惕早期肾病。
eGFR <60:提示肾功能明显受损,可能进入慢性肾脏病(CKD)阶段。
eGFR <15:通常需要透析或移植。
除此之外,高血压、大量蛋白尿、高血糖都是肾脏病的危险因素,每增加一条,肾脏病的进展速度将会变得更快。
不仅慢病有分期,在慢病治疗过程中,病人的行为变化也常常需要经过无改变打算阶段—打算改变阶段—改变准备阶段—行动阶段——行动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。
唯一的问题是病情进展和行为改变谁能更快。因此,医生对于患者的积极引导,也是慢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慢病的特点一果多因,一因多果,互相纠缠在一起,好比杂乱无序、拧成疙瘩的线团。要解开它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点和说干就干。